中國新聞網江蘇正文
新聞熱線:18013384110 電子郵箱:jsxww110@126.com

新聞背景:中國航天事業(yè)發(fā)展歷程回顧

2021-04-24 05:45:02
來源:中國新聞網

  中新網南京4月23日電 (徐珊珊)第六個“中國航天日”主場活動將于4月24日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辦。1956年,中國航天從零起步,踏上通向星辰大海的逐夢之旅。如今,中國印記早已“踏”上月球,“中國星”在九天之上熠熠生輝。

  1956年10月8日,錢學森受命組建的中國第一個火箭與導彈研究機構成立。1956年也被認為是中國導彈夢、航天夢的元年。

  1970年,中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“長征一號”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(wèi)星“東方紅一號”送入太空,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(fā)射國產衛(wèi)星的國家。

  1975年,中國發(fā)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(wèi)星,第一次實現人造衛(wèi)星“收放自如”。

  1981年,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(fā)射了三顆科學實驗衛(wèi)星,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“一箭多星”發(fā)射技術的國家。

  1999年,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“神舟一號”成功發(fā)射,隨后“神州二號”“神州三號”“神州四號”陸續(xù)順利發(fā)射升空。

  2003年,航天員楊利偉穿越大氣層,不遠萬里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國紅,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。

  2007年,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,“嫦娥一號”用相機掀開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紗。

  2008年,“神州七號”搭載三名航天員,完成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。

  2010年,“嫦娥二號”獲得更高精度的月球表面三維影像,探測月球物質成分、月壤特性、地月與近月空間環(huán)境,刷新中國航天新高度。

  2012年,“神州九號”與“天宮一號”實現載人“太空之吻”。

  2013年,“嫦娥三號”成為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。

  2016年,經中央批準、國務院批復,自2016年起,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“中國航天日”。

  2018年,“嫦娥四號”帶著“玉兔二號”來到了月球背面,開啟月球探測新旅程,為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。

  2019年,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“長征十一號”首次完成海上發(fā)射,填補了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發(fā)射的空白,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海射技術的國家。

  2020年7月,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“天問一號”發(fā)射升空,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。

  2020年11月,“長征五號”成功將“嫦娥五號”送入地月轉移軌道,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。

  在今年的“中國航天日”主場活動上,將發(fā)布中國首個火星車名稱,“嫦娥五號”采回的月球樣品等也將首次在北京以外地區(qū)展出。(完)

編輯:顧名篩
0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